马忠玉:用数字经济思路促制造业创新发展

2018-11-23 14:04:32

不久前的第四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信息中心(佛山)数字仿真研究院正式签约落户佛山南海,为佛山本土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提供新支撑。

“研究院主要围绕数字政府和数字产业这两大数字经济关键领域,通过广泛整合数字经济领域各方资源,最终推动佛山市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新都市’。”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点明了这一专业机构对佛山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变革的利好。

那么,在不断汇聚各方资源、打造创新载体的探索下,南海乃至整个佛山如何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等新变革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激发数字经济更多的效能?

马忠玉表示,南海要遵循“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方略,用数字经济的思路实现供给侧结构优化,同时强化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和平台建设,形成多层次、系统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并推动产学研用合作,以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

制造业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

南方日报:工业互联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数字经济,其核心是数据。你认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是什么?

马忠玉: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关键核心是数据资源。正是由于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人类获取数据的便利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大幅度提升,从而能通过对数据资源的解读、利用,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推进“互联网+”行动、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这是由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是由新一轮制造业制高点竞争所决定的,也是由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特征和趋势所决定的。

南方日报:数字经济为制造业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马忠玉: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将迎来三大发展机遇。一是数字经济为制造业转型提供新动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开源软硬件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创新组织的小型化、分散化、逆向化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传统的大企业主导的由供给向需求传递的路径正在被众包式的自下而上的万众创新模式转变,制造业的创新迭代速度将前所未有地加快。

二是数字经济为制造业发展壮大提供新空间。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极大地提升劳动力、资本、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一方面从生产端有效催生出一批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经济发展新热点和投资新方向;另一方面从消费端积极培育形成以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为代表的新的消费习惯、消费模式和消费流程。显然在这一背景下,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将大大增加。

三是数字经济将重塑制造业国际竞争新格局。数字经济时代,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中,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制造业过程中的人、机器、产品形成泛在高效的共同体,这一共同体的运转直接决定了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格局。可以说,率先确定工业互联网国际标准,就仿佛20世纪初确定交流电标准那样,将奠定制造业新的国际竞争力。

促佛山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新都市”

南方日报:不久前,国家信息中心携手佛山市、南海区发起设立的国家信息中心(佛山)数字仿真研究院在南海正式揭牌。这一研究院能为佛山带来什么?

马忠玉:研究院主要围绕数字政府和数字产业这两大数字经济关键领域,最终目的是推动佛山市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新都市”。

研究院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服务决策。国家信息中心将依托研究院,首次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政策模拟仿真工具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拓展下沉到佛山,建立我国首个城市数字经济基础数据库和政策仿真模拟平台,力求有效提升佛山市各级政府对数字经济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二是突出成果转化。研究院力求在佛山市构建科学有效的政策体系,从而推动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引导各类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动集聚佛山,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打造众创空间和新型研发机构,吸引更多资本,从而确保研究成果有效转化。

三是突出资源整合。研究院在操作过程中注重整合各方资源,并将发起设立佛山市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代表等共同为佛山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南方日报:发展数字经济,南海乃至佛山各级政府应该着力做好哪几方面工作?     

马忠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南海要突出创新,在数字经济领域大力营造以创新为核心的制度基础、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着力推动原有支柱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拥抱数字经济,用数字经济的思路实现供给侧结构优化。

此外,南海还要推动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理念,在数字经济时代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和包容有其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突出安全、防范风险,也应成为南海的发力方向。

加快形成系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南方日报:南海在制造业领域拥有雄厚基础和实力。要推动制造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南海可以遵循怎样的路径?

马忠玉:南海区数字经济发展要遵循“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方略。一方面,南海要有效推动数字产业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推动数字产业形成和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终形成一批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南海要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全区全要素生产力水平。

南方日报:南海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应该聚焦哪些领域?

马忠玉:南海区需要构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我认为这些政策可以聚焦四个方面。首先是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部门围绕本单位职能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的任务与政策,加强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和变化态势的运行监测分析以及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的挖掘梳理。

同时,南海应加强对关键应用的支持力度,实施一批关系全区数字经济发展全局的重点工程,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共同开展一批数字核心技术与产业融合攻关项目。

此外,南海需要加强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形成多层次、系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同时,南海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聚焦数字化前沿方向和关键领域,探索建立海内外结合、产学研融合、区域协同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和管理方式,打造一支高水平研发创新人才和团队。

(来源:《南方日报》2018年11月19日)